综合素质科目当中,文化素养也是每年的比考题;主要是以单选题的形式出现。但它同时是考生最害怕的部分,主要原因就是考察范围太广。但是据统计,文化常识模块是历年考试当中的高频考点,以下就是对此模块的分析:1.二十四节气(1)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为:春季:立春、雨水(正月);惊蛰、春分(二月);清明、谷雨(三月);夏季:立夏、小满(四月);芒种、夏至(五月);小暑、大暑(六月);秋季:立秋、处暑(七月);白露、秋分(八月);寒露、霜降(九月);冬季:立冬、小雪(十月);大雪、冬至(十一月);小寒、大寒(十二月)。2.干支纪年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3.特殊称谓(1)职业的称谓我国古代不同行业有不同的称呼:称媒人为冰人,因“冰上为阳,冰下为阴,阴阳事也”黄帝时伶伦造音乐,因称乐官为伶官,后以伶人泛指演员;三国吴董奉隐居庐山,为人治病不取钱,但使重病愈者植杏五株,轻者一株,积年蔚然成林,因此称医学界为杏林;唐玄宗曾教乐工、宫女在“梨园”演习音乐舞蹈,因此称戏曲界为梨园;孔子曾于杏坛讲学,后称教育界为杏坛。(2)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4.服饰代称1.黔首:黔,黑色。黔首,即以黑巾裹头,代指平民,具体而言指本业为农业与小手工业,末业为小商贾等各种不事生产的人。2.白丁:古代平民着白衣,所以常以“白丁”称呼平民百姓。3.布衣:麻布衣服,借指平民。古代平民不能衣锦绣,多穿布衣。布衣之交,即指贫贱之交。4.缙绅:插笏于绅带间,旧时官宦的装束,亦借指士大夫。5.青衫:黑色的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后人也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6.巾帼:是古代妇女头上的头巾或装饰物,借以代表女性,把妇女中的英雄豪杰称为“巾帼英雄”。7.裙钗:古代妇女的服饰,引用为妇女的代称。5.古代风俗礼仪【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牲”。《左传·曹刿论战》中有这样的话:“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三牲】一指古代用于祭祀的牛、羊、猪,后来也称鸡、鱼、猪为三牲。一指夏、商、周三代所用牺牲的总称。【顿首】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也常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末尾,如丘迟《与陈伯之书》:“迟顿首。陈将军足下无恙,幸甚幸甚……丘迟顿首。”6.音乐文娱【五声】也称“五音”,即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十二律】古代乐律学名词,是古代的定音方法。即用三分损益法将一个八度分为十二个不完全相同的半音的一种律制。各律从低到高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种、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十二律又分为阴阳两类,凡属奇数的六种律称阳律,属偶数的六种律称阴律。另外,奇数各律称“律”,偶数各律称“吕”,故十二律又简称“律吕”。【雅乐】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祖先及朝贺、宴享等大典时所用的乐舞。【俗乐】古代各种民间音乐的泛称。宫廷中宴会时所用的俗乐,称为“燕乐”。【例题】1.小王对小李说:“令尊常对我说,活在世上,最为重要的是清清白白做人”中,敬辞“令尊”所指的人是( )。A.小王的父亲 B.小王的母亲 C.小李的父亲 D.小李的母亲2.唐代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遍插茱萸少一人”描写的是( )节远在异乡的思亲之情。A.端午 B.重阳 C.元宵 D.中秋3.下列历史故事,与秦始皇有关的是( )。A.图穷匕见 B.指鹿为马 C.望梅止渴 D.三顾茅庐4.“韦编三绝今知命,黄绢初裁好著书”是一副贺寿对联,所贺寿主的年龄是( )。A.30 B.40 C.50 D.60【答案】1.【答案】C。解析:令尊指对方的父亲。因此,答案为 C。2.【答案】B。解析:唐代王维写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描写了重阳节登高望远、插茱萸等习俗,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3.【答案】A。解析:“图穷匕见”描述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指鹿为马”与赵高有关,“望梅止渴”与曹操有关,“三顾茅庐”与刘备有关。4.【答案】C。解析:30 岁(男)——而立之年;40 岁(男)——不惑之年;50 岁——知命之年;60 岁——花甲之年
发布时间:2019-08-26 16:52:44
责任编辑:hnadmin
浏览次数:1934